聚焦专业发展共促教师成长——城建中专开展2025年暑期教师培训
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6月27日—7月3日,城建中专开展2025年暑期教师集中培训。通过专题授课和现场研学等,全方位拓宽了教育教学视野。
开班启程
6月27日上午,王晓峰书记以“永葆红色基因,坚持教师底色”为题为全体教师上党课,做暑期教师培训开班动员。
王晓峰书记围绕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鼓励全体教师勇担职教新使命,谱写城建中专发展新篇章。指出要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将红烛精神、教育家精神融入教育实践,用实际行动诠释教育的初心使命。
专题授课
笔耕不辍,教研成长。《江苏高职教育》期刊社社长杨雨慧以“职业教育论文的撰写与发表”为题,结合典型案例,从为什么写论文、怎么撰写论文、如何发表论文等方面为教师带来干货满满的论文写作指导。
杨社长强调:“职业教育研究需扎根实践土壤,既要关注行业前沿动态,也要注重成果的转化应用。”通过专项学习,教师们纷纷表示对论文写作的逻辑框架和发表路径有了更清晰地认识。
科技赋能,智慧教学。学校邀请相关专家团队为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模式培训、智能化录播室使用培训。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教师们掌握了数字化教学设施的使用技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教师的教学效能。
从“心”出发,共促成长。学校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聚焦亲子沟通、学生心理问题等,邀请江苏心育名师杨静平、南京市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心理科研员林静带来专题讲座,为学生成长之路筑牢温暖防线。
杨静平老师以“学会爱自己,才会爱孩子”为题,从稳定情绪、转变三观、包容个性、明确孩子不同阶段的心理成长任务以及强调助力孩子实现通达成长五个方面为教师及家长提供了专业的心理培训与沟通指导。这场培训也是城建中专探索家校共育的积极举措,让家长、教师学会和孩子有效沟通,从而形成育人合力,共同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绽放精彩人生。
林静老师以“从问题处理到成长支持的转化策略”为题,通过“画雨中人”互动,深入剖析“学生”的心理情绪,挖掘情绪背后的深层原因,解读学生心理问题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提出极简心理教育法——“看见+陪伴+长善”,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教师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与方向。
立德树人,教育强国。南京市职教教研室德育教研员胡卫芳以“做立德树人的大先生”为题,结合实际案例,强调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成为学生精神品格塑造的引路人。胡老师深入阐述立德树人的内涵,提出教师应将德育融入日常教学,以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现场学习
城建行走,读城润心。7月2日下午,城建中专教师们走进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先后参观了颐和路数字展示馆与11片区的历史文化建筑,在实地探访中感受建筑的历史底蕴与当代活力,让思政教育在行走中落地生根。
展馆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呈现及沉浸式氛围的营造,让老师们了解到城市的历史变迁,亲历街区的规划历程,理解城市发展的脉络。
漫步在颐和路上,学习“留、改、拆、加”等建筑修缮方式,理解“整旧如故、新旧共生”的城市更新路径,感受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的实践成果。
通过对南京城市记忆的深度“阅读”,触摸南京历史与文化,体验历史街区的“文化再生”,增强城市文化自信,为思政教育注入了鲜活的城市记忆与文化力量。
总结展望
砥砺前行,共启新程。7月3日,陈学武校长以“从我做起做一名好老师,立志做新时代大先生”为题作培训总结。
陈学武校长回顾校址变迁,总结教育教学成绩,以延边大学食堂阿姨刘晓梅的深情寄语为引,提出站在新的起点上要永葆赤忱、做师德之光的“擎炬者”,深耕不辍、做精业笃行的“开拓者”,涵养身心、做幸福教育的“点灯人”,鼓励全体教师打破传统教育的“固定模板”,以真情赋予教育教学更多能量,缔结师生之间更本真的联结。
骄阳似火,抵不过教师们追求专业成长的炽热之心;夏日“研研”,为教师们的成长提供丰沛的知识养分。此次暑期集中培训,教师们在研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专家引领与同伴互助中拓宽教育视野、革新教学理念。
培训虽已落下帷幕,但学习永不止步。城建中专每位教师将积极把培训成果转化为育人实践,带着全新的思考与收获,在教育的路上步履不停,以更专业的姿态迎接新学期的挑战,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有力的支撑。